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通过深化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平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016-11-16

  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主持了题为构建农产品食品监管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对话环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原院长罗云波、欧喜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肯•彼得森和陶氏益农亚洲区总裁邱惜品等围绕对话主题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待完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原院长罗云波从食品安全监管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他认为,只有先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须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协同机制。回顾三年来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改革,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问题。近三年所做的机构层面的整合,减少了一定数目的监管部门。但数目的减少不等于功能的整合,虽然监管体系涵盖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众多问题,实际上还是监管资源的协作运转。
  因此,从上述机构改革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协同机制来解决。包括中央与地方的纵向协同,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厘清事权的基础上划分属地责任,这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食品安全的标准问题亟待解决。农药问题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必须重点治理。首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农业补贴政策的核心内容,效仿欧盟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政策,建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将农业科学使用和重金属污染防止作为体系中的重要参数。其次对于化学农药进行低毒低价、高毒高价提高农民使用成本,降低购买使用欲望。对于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企业实施减免税或者财政补贴,对于高毒农药的厂商则要“去补贴”,大幅增税,降低其生产意愿。
  第三,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体系,意义重大。这是监管体系的良好业态,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对目前的监管体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在粮食的数量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就要求食品质量零风险,是不切实际的。在过度期待的高压环境中,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丢掉不切实际的目标,理性地判断局势,调低社会各界对监管体系地社会期待,才能稳健地走向胜利。
  第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待规范不和谐做法。第三方的监督也应该有法可依,不能任意而为。现在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假鸡蛋、假白菜、假核桃等虚假信息,再加上不良媒体炒作、网络恶搞、全民调侃,使中国食品在自潮、自骂、自毁中声名狼藉。这种情况连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都看不下去,恳切提出不要把中国食品看作是万物之源。如任由这些假信息泛滥,将会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很大困难,希望尽快规范第三方监督,制止网络谣言。
  食品安全要以结果为导向,以预防为重点
  欧喜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肯•彼得森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方面向参会者介绍了他对中国食品标准的看法和建议。
  在他看来,中国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了一年多,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需要在实施方面进一步加强。而且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涵盖了所有食品类别,非常值得赞赏。因为美国的食品安全是按类别分为多个部门监管,有时候效果并不好。
  他表示,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食品法典》,这其中有三个比较宽泛的标准,可为中国在提高食品标准方面提供经验。
  第一,要立法来执行食品安全。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才能使政府、地方和企业共同贯彻和执行食品安全的标准。第二,要有适宜的实施计划。政府制定政策不能凭空想。需要提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要有有效的落实、检测,才能达到减少疾病,实现公众健康的目标。第三,工作方法要有科学性。如在检测、分析病虫害时采取的工作方法要有科学的标准。这三个原则构成了《国际食品法典》的基本框架,也是食品监管体系的基础。
  但他同时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着眼点还是要放在预防上。目前各国都有比较成熟的食品危机应对机制,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如果只看结果,企业就会有时间灵活调整和适合规则。因此,希望中国的监管要以结果为导向,对食品的生产过程也予以高度重视。
  最后,他从问责机制和责任鉴定上给出一些建议。他认为,中国现在食品监管的国家层面权力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但希望能给地方层面更多权力,形成由国家监督、地方政府执行落实的监督框架。同时企业也需要在生产环节主动执行标准,而不是迫于监管的压力来执行,应该让所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有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
  建立全面的粮食监管平台至关重要
  陶氏益农亚洲区总裁邱惜品在对话发言中称,粮食保障不仅是中国,也是国际上热议的话题。中国近些年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现在的着眼点已不只是保障粮食的供给,更多地转向了食品安全领域。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已经进入量和质并重的阶段。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民众对高品质、有营养的食品有更多的需求,因此,中国的监管体系在整个食品生态体系产业链上需要作出调整,才能确保在国内真正实现食品安全。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在食品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像去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囊括了从生产、存储到分销整个食品生产链的监管。而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作为主管食品安全监督监控的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中国不仅制定了促进食品药品方面的标准,还对动植物的安全制定了符合WTO相关要求的标准。
  在发言中,他还提出了对中国食品监管方面的三个建议。首先,科学性必须是整个监管机制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全面有效的食品监管体系应基于科学研究,整个食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的决策都要具有可预见性、透明度以及科学依据。
  其次,需要广泛的政府、学界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真正良好的监管。
  最后,创新也非常重要。不仅需要鼓励科技发展,也要鼓励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帮助提升对于食品行业的监督管理。
  除此之外,他表示,建立一个全面、安全以及可预测的粮食食品监管环境和平台至关重要。企业和政府都有共同的责任,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协作才能够给食品安全带来真正的变化。

作者/出处:中国农业信息网 阅读次数 [275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3]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8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4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15]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0]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39]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2]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0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19]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邮 编:138000
电 话:0438-212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