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农机快讯
请选择字号【 】 
 
蛟河特色产业催生“两栖农民”
2016-6-22

  进入6月份以来,不少蛟河当地农民在忙完自家农活外,又开始了新一年的“两栖”历程。说起这“两栖”农民,就是农忙时下田种地,农闲时“入企”打工,挣钱管家两不耽误。近年来,蛟河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和种植结构,以黄松甸黑木耳产业链为龙头,先后发展起甜粘玉米、蓝莓、灵芝、洋姑娘等一批特色新兴产业,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工人”,“农户+公司+经纪人”和“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地就近转移务工增加收入。
  前进乡八里堡村蓝莓合作社成立至今,蓝莓种植规模达到400多亩,每年夏秋两季,从事育苗、采摘、秋翻地和收购经纪人等劳作的务工人数达1500人次,人均日工资在120-150元左右,每年就地就近转移务工收入稳定在7000-8000/人左右。目前八里堡村的蓝莓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每户村民都是股东。到了蓝莓采摘的旺季,因为用工量很大,连附近乡镇的很多村民都前来打工,增加收入。
  拉法街道新乡村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黄松甸灵芝种植基地,基地以灵芝合作社的形式在这里安家落户,今年初夏以来扣棚开始种菌,全部雇用当地农村劳动力,种植期和收获期两季人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
  蛟河市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添了新的动力。为进一步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2016年春,蛟河市多次召开返乡青年创业座谈会,先后在黄松甸镇、天岗镇和白石山镇等地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并通过电商培训、政策优惠和创业贷款等扶持措施,激励青年农民投身特色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蛟河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劳动力新格局。
  如今,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从事二、三产业的蛟河农民提供了广阔平台。他们既能下田种地,又能“上岸”入企,上万农民成为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

作者/出处:吉林农村报 阅读次数 [311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延边州机收减损工作成效显著
 延边州完成耕地深松16.28万亩
 敦化市:政策衔接强根基 质量引领护黑土
 昌邑区土城子乡三措并举绘就秋收好“丰”景
 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水稻喜获丰收
 延边州秸秆离田工作全面铺开
 延边州农机总站到和龙市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敦化市2025年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圆满收官
 吉林伊通:玉米机收减损“大练兵” 颗粒归仓守底线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祝贺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通 [66766]
2004年喷雾机(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69.3% [64524]
老农40年苦造插秧机(图) [63792]
领导致词 [63783]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63454]
吉林省延边州农机局召开全州农机工作会议 [62570]
辉南县召开农机工作会议 [62444]
广西消费者协会推荐7个农机产品为“2005年度消费者信得过商品” [61700]
敦化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61459]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在京召开 [58920]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邮 编:138000
电 话:0438-212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