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我省“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述评
2025-11-11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

吉林这片承载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黑土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锚定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白山松水间铺展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壮丽画卷。

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凭借这份实干与坚守,吉林连续四年在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等考核中斩获优异成绩,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黑土夯基:筑牢大国粮仓的吉林担当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从春播时的机器轰鸣到秋收时的金浪翻滚,从实验室的育种攻坚到餐桌上的“吉农优品”,现代化大农业的奋进曲持续奏响在吉林大地。

对于吉林而言,粮食既是骄傲更是责任,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吉林的首要担当。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十四五”以来,吉林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发展,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为“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吉林好粮”。

“藏粮于地”稳粮仓,守住农业基本盘。吉林制定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成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面积超4000万亩,稳居全国首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25万亩,黑土地耕层厚度、耕地等级、有机质含量实现“五连增”,让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焕发活力。

“藏粮于技”添底气,科技赋能提产量。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围绕育种制种,吉林加强寒地区域育种中心和玉米、水稻等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从春播到秋收,田野上的农机轰鸣取代了传统耕作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通过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示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4%。

一系列硬举措换来了实打实的丰收成果: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连续2年排在全国第4位,2024年更是达到853.2亿斤的新高,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二十连增”,总产有望再攀高峰。

值得称道的是,吉林粮食单产连续3年位居粮食主产省首位,净调出量居全国前列,在2021年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2022年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及2023、2024年省级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均斩获“优秀”等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吉林始终扛稳重任、站在排头。

产业赋能:拓宽富民路径的多元实践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地处世界黑土带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吉林,东部山区林特山珍隐匿,中部平原五谷丰登,西部草原渔牧兴旺,孕育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七大“吉字号”农产品品牌。

“十四五”以来,吉林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立足资源禀赋,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同时,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吉林着力创新以人参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出台支持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31.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8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9%和2.4%。2025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一产增加值增速均达到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彰显出强劲韧性与活力。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人参产业为代表的园艺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园艺特产业综合产值达1620亿元,较2020年增长20.8%,其中人参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2025年,人参全产业链年产值有望冲刺千亿规模,“吉林人参”正从传统中药材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元产品延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与此同时,肉牛、肉羊产业快速崛起,出栏量增速居全国前列,成为乡村产业新的增长极。

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让“原字号”身价倍增。吉林大力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转型,推动农业产业由粗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农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增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异军突起,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田园里增收”,构建起“一产稳基、二产增值、三产增效”的融合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绘就和美乡村的宜居图景

乡村不仅要富,更要美。

“十四五”以来,吉林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变过去“垃圾围村”的局面。高标准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村卫生条件大幅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千村美丽”村4066个、“百村示范”村681个,一个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美丽村庄星罗棋布,绘就“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田园美景。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速补齐。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让农村“出行畅、用水净、用电稳、上网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边境乡村建设独具特色。吉林拥有1400多公里边境线,通过建立完善边境村包保帮扶、派驻工作队、干部挂职锻炼、村企结对机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进边疆”等行动,推动边境村组团式一体发展。如今的边境乡村,产业兴旺、民族团结、边防稳固,成为守护祖国边疆的“坚强堡垒”和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彰显“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美则国家兴”的深刻内涵。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五年奋进,铸就辉煌。“十四五”时期吉林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将继续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黑土地焕发更大生机活力,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出处:吉林日报 作者:闫虹瑾 阅读次数 [24]

上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大力推进油菜机械化移栽推广应用 
 韩俊会见瑞典农村事务部部长皮特·库勒格伦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 
 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小麦油菜落面积强田管促壮苗指导服务 
 农业农村部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我省“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述评 
 中国国际农机展再创新高度 ——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述评(一)
 关注前沿热点话题 国际农机展上演“头脑风暴” ——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述评(二)
 中国国际农机展“国际”成色更彰显 ——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述评(三)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700]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033]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4933]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4884]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711]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507]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152]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2976]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85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344]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邮 编:138000
电 话:0438-212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