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吉林市:稳产增效 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吉林粮” |
2025-7-25 |
|
|
|
2025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牢记殷殷嘱托,吉林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打造创新平台育“良种”,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造“良田”,持续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在九月丰农场试验田里,青青稻苗洒满田野,孕育丰收希望。为了开发优质种子,2016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了吉林试验站,每年试验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就在前不久,集优质、抗倒、抗病与高产于一体的新品种稻花香6号,经过试验站5年的试种,成功走向市场。
地处世界黑土带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吉林市,坚定抓好粮食安全头等大事,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95.28亿斤,克服灾情影响再创新高。2025年,我市深入实施百亿斤粮食提升工程。压实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分类有序做好“非粮化”整改,计划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7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2万亩。打造万亩优质水稻种植核心基地6个、万亩专用玉米种植核心基地10个,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千万亩以上,持续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粮食产量加快向100亿斤水平迈进。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更多地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在此基础上,吉林市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稳产高产。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看屏育种”,从“人扛马拉”到“机种机收”……现代农业装上了“智慧大脑”,让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
依托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工程,吉林市坚持挖掘资源潜力,探索提升路径,培育好品牌建设主体。2024年,舒兰大米、万昌大米荣登“中国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今年5月,“舒兰大米”作为全省唯一稻米类区域公用品牌,荣登“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第32名。同时,吉林市通过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推广“吉林鲜米”“隆平·舒兰大米”模式,拓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7个,努力提升“吉字号”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吉林市还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加快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努力把产业链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姜山 程天石)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
邮 编:138000 |
电 话:0438-212330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