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如何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
2018-12-28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然而,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

资料图

会议提出哪些具体举措?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还面临哪些瓶颈制约?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促进农机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在1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对此进行了解析。

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农业机械替代牛马耕作,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8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张兴旺介绍,2004年到2017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110万台增加到670万台,增加了5倍;每百户农民拖拉机拥有量由6台增加到13台,增加了1倍;亩均动力由0.33千瓦增加到0.49千瓦,增加了50%。

在此基础上,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种采收水平”“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80%,但是全程机械化水平并不平衡。此外,马铃薯、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率只有30%左右,甘蔗的机械化率仅为3%左右。”张桃林说,我们将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区率先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计划到2020年示范县的数量将达到500个以上。

加快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

当前,全球农机装备向大型复式、节能高效、智能精准的方向加速发展,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国也面临“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新问题。这些都对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还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并存,机具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罗俊杰说。

“在农机和农艺的融合中,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同时,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存在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和‘存放难’问题。要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张桃林指出。

为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聚焦弱项短板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和产业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向成套设备集成转变。抓紧解决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

“要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创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罗俊杰指出,鉴于农机作业环境复杂、时效性强,对农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我们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后样机的工程化验证,深化农机农艺融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等研发生产新模式,提高农机装备的质量,破解“无机可用”的难题。

支持丘陵地区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

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然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制约了全国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已达66%,但是丘陵地区只有不到40%,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丘陵山区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田间缺乏机耕道,因此俗语说‘牛进得去,但是铁牛进不去’。”张桃林说。

同时,丘陵山区地块起伏变化较大,耕地分散,破碎化程度高,农机作业难度较大,对机具的要求很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张桃林介绍,日本、韩国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历程也表明,机耕道建设和地块整合是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而从国内来看,重庆等多地也在探索丘陵地区机械化的新举措,许多“巴掌田”“鸡窝地”通过整理也实现了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为丘陵山区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农业农村部将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等宜机化的要求;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以及社会资本,推动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加快补齐丘陵山区机械化基础条件短板。”张桃林说。

作者/出处:光明日报 阅读次数 [91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63]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44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9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7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66]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93]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9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314]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61]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66]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邮 编:138000
电 话:0438-212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