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农机快讯
请选择字号【 】 
 
由“精耕细作”到“免耕懒作”
2018-2-5

  梨树县地处“黄金玉米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50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黑土地越种越薄、地力减退问题。近年来,该县致力于恢复改良黑土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创建了以“免耕懒作”代替“精耕细作”、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培肥地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有力促进了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不整地、不灭茬、不打垄,地里遍布玉米秸秆,表面看就像撂荒地……在全国产粮大县梨树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改变传统的“精耕细作”,代之以“免耕”的保护性耕作,粮食产量高、效益好,开启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村民席俊华告诉记者,种了一辈子地,始终认为多下工夫、精耕细作才能高产,没想到去年开始学习免耕的保护性耕作以来,不但省事了,每公顷还多打了3000斤粮。
  “原来种地的工序很复杂,费时、费工、费力,成本投入越来越高。”席俊华说,他家的地就在县里搞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田旁边,刚开始大伙都不信,但人家连着试验了好几年,每年产量都比自己家的地产量高很多,大伙这才相信!“如今种地,只剩下播种、打除草剂、收获三个环节,其他都不用管,农闲时间多了,大伙赚钱的机会也就多了。”
  席俊华家里1公顷地,以前都是农忙的时候在家干活,农闲时外出打短工,如今大部分时间都是农闲,他索性在家里搞起了蔬菜大棚,2017年光是大棚的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在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张帅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桂梅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耕地有沙土地和半坡地,以前,这里种植的玉米每公顷能打两万斤左右。这几年,使用秸秆还田全覆盖等种植技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16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玉米,经过专家实际测产,每公顷产量达到了2.43万斤的好收成。”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东北农村种地,过去要打高产,主要难题是温度,随着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如今的主要矛盾是水分,传统的“精耕细作”容易导致土壤中水分散失,而“懒人种地法”则更适合涵养水分。
  黑土层越来越薄、犁底层越来越厚、化肥越用越多、土壤越来越板结……多年来“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让肥沃的黑土地疲惫不堪,地力不断下降。作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农业专家,王贵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推广。
  “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地,平均每平方米有蚯蚓130条,而传统精耕细作的土地,每平方米只有五六条蚯蚓。”王贵满说,保护性耕作可以迅速恢复土地生态,蚯蚓对于疏松板结的土壤作用巨大,玉米的根系可以扎到1米多深,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养分,所以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目前梨树县推广面积已达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十分之一,且示范效应正在向周边县市拓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梨树模式”,梨树县按照“未来的地”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思路,把推进耕作制度改革作为恢复改良黑土地的治本之策,县委县政府连续3年出台了《耕作制度改革推进方案》,确定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坚持科技引领,主动对接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域内建立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破解了农作物秸秆无处消化、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的难题;抓好农技推广,搭建了3个农技推广平台:即实施“333”农技推广工程、组建“黑土地保护利用联盟”、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年会;完善保障机制,在研发投入、政策补贴、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建立了研发资金投入机制,划拨财政资金6000万元,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成了指导、服务东北四省区农业科技的综合实验站。另外,将耕作制度改革任务纳入到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督促考核,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懒人种地”更加科学,让很多农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接受这种方式,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正在梨树农村悄然启幕。“保护性耕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土地生态恢复后,病虫害、鼠害、火灾隐患等问题,都还需要配套研究解决。”王贵满说,从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保护性耕作应该是未来发展方向。
  记者手记:面对黑土地越种越薄、地力减退问题,未来的地如何种的问题,如何有力促进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问题。
  梨树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同时,也在如何遏制黑土地越种越薄、地力减退和促进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探索就有方法有举措,梨树的做法现实而实际:明确改革路径,回答“未来的地怎么种”;坚持科技引领,创建“梨树保护性耕作模式”;抓好农技推广,追求“辐射效应最大化”;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推进改革有力度”。
  梨树的探索和尝试也必将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启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吉林日报 刘桂云)

作者/出处:吉林日报 阅读次数 [1115]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延边州机收减损工作成效显著 
 延边州完成耕地深松16.28万亩 
 敦化市:政策衔接强根基 质量引领护黑土
 昌邑区土城子乡三措并举绘就秋收好“丰”景
 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水稻喜获丰收
 延边州秸秆离田工作全面铺开
 延边州农机总站到和龙市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敦化市2025年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圆满收官
 吉林伊通:玉米机收减损“大练兵” 颗粒归仓守底线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祝贺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通 [66753]
2004年喷雾机(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69.3% [64504]
老农40年苦造插秧机(图) [63777]
领导致词 [63768]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63436]
吉林省延边州农机局召开全州农机工作会议 [62552]
辉南县召开农机工作会议 [62432]
广西消费者协会推荐7个农机产品为“2005年度消费者信得过商品” [61687]
敦化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61442]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在京召开 [58909]
 

主 办: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 地 址:松原市源江西路402号 邮 编:138000
电 话:0438-2123305